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二)
2013-07-26 10:55:20 来源: 作者: 【 】 浏览:6970次 评论:0
 


 (三)全球化背景下汲取地域文化的方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对中国文化也不断地进行影响、渗透、以致产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两种现象:一是大量地吸收各种各样的外部文化。就当代中国建筑文化而言,西方古典样式、欧陆风、东洋风、后现代的建筑思潮吹遍了祖国大地。然而,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又都出现了类似城隍庙、明代一条街等仿古的中国传统建筑。这两种现象反映了文化在演变中的一种规律,即文化像一个海绵体,一方面需要吸收外来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反弹,充分表现本民族的特点。目前,中国出现的多元文化,正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因此,作为建筑师应多积累设计的具体方法,重要的是将地域性和全球化结合起来为我所用。在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中,不断更新、变异自已的内涵和形式,既有一个继承——反思——综合创造的过程。对外来文化,有一个吸收——消化——创造的多次重复过程,如研究场地地理环境,包括人文、气候等;研究地方社会意识和民俗风情;研究原有城镇建筑空间的类型。对传统建筑进行分析归类,充分发挥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的设计理念,把客观条件对设计的约束看成是制约,同时又是很大的挑战。从建筑本身的性质、所在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中,寻求其蕴含着的“特色”与“地域文化”,设法从空间或形象上若隐若现地表现出来。如果建筑师能够自觉地认识这一过程,并将重点罢在注意创造、注意思考、注意学习,就能保持它的活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

  (四)全球化背景下地域特色的表达

  建筑设计的含义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环境。这一含义,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目的。当然,在建筑设计中,研究地方意识和民俗风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研究传统建筑设计时,我们并不只是研究它的具体做法,重要的是,研究建筑空间的组织和功能分布,以及它们是如何被优胜劣汰的。因为任何建筑在历史潮流中都只是一个片段,真正有价值和生命力的建筑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被传承下来。只有用动态的方法研究,才能将传统与现实联系起来。在全球化这个动态的过程中,融入地域风格才不会显得生硬和牵强。

  1、注重民族、民间特色

  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及到了无数大、中、小城市。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城市的基本建设速度之快让人来不及思考。在如此的背景下,欧陆式、法国式、美国式、现代式、古典式等等的设计如法炮制般地在不同建筑设计中表现出来。这些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建筑内涵和地域文化的设计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让我们横向看国外,如日本、印度、俄国等,都曾受到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最终还是本民族的文化成了主流文化。诚然,中国当前所呈现的文化是多元的,与传统的文化形态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笔者相信,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开放地与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汲取营养而发展状大,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经济、人文环境、思想、价值取向及审美观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现代中式风格的建筑设计,应是传统的中国建筑空间与现代建筑空间的整合,与现代美学观和地域文化的统一。建筑师如果不想随波逐流,照搬或千篇一律,就必须在地域文化、民族、民间特色中汲取灵感。民间文化是一切艺术之根;是母体的艺术、本元的艺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建筑风格。例如: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建筑设计,它汇集了贵州侗族的风雨桥、鼓楼,苗寨的银饰和贵州自然的山水瀑布等贵州特有的视觉因子,在建筑形态上将贵州少数民族少女的银质头饰做了大胆的夸张,充分展示了贵州的自然民俗特色,代表着人文与自然在贵州城市发展中的和谐融合。

  再如:成都拉萨大酒店的设计,建筑师针对西藏独特的民族特色,创造了一个富有藏族文化韵味的中庭空间。其入口处是非常醒目的两根西藏风味的立柱,上部连接形成一个大拱门。这个符号色彩鲜明(大红,大绿),造型朴实、沉稳,木雕构件繁多,工艺精致。中庭上部的银色球形铰,钢网架上方架起的八张由白色细帆布铺底的蓝色“八宝图”(西藏著名的吉祥图),朴素别致,界定了向空中延伸的空间。在回廊上空一圈白色乳胶漆的墙面上,挂了一圈醒目的幡布,色彩鲜艳,再配上西藏特有的花布,使稍显沉静的室内一下子“活跃”起来,充满动感,并赋予民族特色。

  2、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好坏的评定,除了满足其功能要求外,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生态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交融,满足情感的需求。在不同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民族特色表达的基础上,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既富有神韵和内涵,又富有情感的建筑空间,以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更高要求,应是当代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自然环境是人类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建筑设计对自然要素的引用成为必然。在高科技飞速发达、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环境的期望不仅是类似"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般的情感慰藉,也不仅是环境中的情调渲染,而是渴望建筑环境中加强人与人的情感交流,消除人与高科技之间的情感对立,找回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寄托。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改善人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不论是建筑内部,还是外部,也不论是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其绿化和绿化空间所展现出的幽雅、丰富的自然景观,日久渐长地给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提倡多用木料、织物、石材、藤、竹等天然材料,把自然界中的植物、水体、山石等引入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让材料的纹理透显出清新淡雅,体现自然的亲切感,表现出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例如: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的建筑设计,整座建筑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为外立面,整体外形呈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使人们不仅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同时也带来精神上的愉快,让人们在生存空间中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研究表明,在地域文化、功能、形式与技术的总体协调下,通过物质条件的塑造与精神品质的追求,以创造人性化的建筑空间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将时间和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出一个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生态文明的高品质生活环境,体现出建筑设计的情感追求,使建筑空间更富有内涵,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 全球化 装饰 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岭南建筑=苏州园林+西方元素 下一篇中国GRC行业的发展现況及前景评述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