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岭南建筑=苏州园林+西方元素(二)
2014-04-23 09:31:0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4518次 评论:0
局,内部的国画包括鲤鱼跃龙门、牡丹、荷花这些蕴含中国意象动植物。

  但复古的同时必须要与现代结合,正如莫育年的一名下属所言,“住宅产品毕竟要面向大众营销,不可能局限在很纯粹的一小撮受众上”。

  在今年开卖的岭南山畔身上,这种“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理念体现得更加明显。

  小区的庭院顺着山的层次自低向高延展,庭院面积不大却曲径通幽,移步便能换景,水池形状对称整齐显得现代,满园都是凤凰木、鸡蛋花、桂花,远处1万平方米的尖峰山上栽满簕杜鹃、竹子和桉树。

  莫育年说,岭南园林与苏州园林的相似之处是移步换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同的地方则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园林弯曲复杂,岭南园林则注入更多西方元素,比如水池呈长方形或正方形而非不规则状,显得更加简化现代。

  “现代”化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迎合市场,“建筑、设计、装饰一定要跟现代结合,否则年轻人就会认为很老土”。

  对于像云山诗意这样的小区,将徽派建筑落地广州,莫育年认为,“徽派属于江南以南,对广州而言,可以说父亲是一样的,造型风格也源于江南文化,不会格格不入”。

  叁

  困境

  既是建筑师又是房地产商人的莫育年,如何平衡“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关系?

  莫育年道出建造岭南湾畔时的个中艰辛———

  “别人可能以为我推广岭南住宅比较容易,因为我有权决定建筑什么样的房子,其实不是的。作为我这个角色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不是一个设计者,也不是一个学者。我不能提了建议和想法就不管,因为我是一个商人,肯定要对产品负责,做出的产品能否卖得出去是关键。如果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了一个东西,是自己喜欢的风格,但是群众不喜欢,那就不行了。另外,我们要推广什么风格的楼盘,也需要董事会通过,要说服董事会也不是很容易的。比如说下午将请大家参观的岭南湾畔,该项目是31层的住宅,当初董事会提出这个问题:‘30层的住宅打造成岭南风格行不行?这是非常困难的’”。

  被夹在“艺术”和“市场”之间,不得不面对的困惑莫过于产品的天平到底是倾向大众青睐还是小众趣味。

  除了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另一个更大的困境在于———“有心无力”。

  政府方面大力倡导“积极拓展城建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建精品”,就莫育年所知,萝岗和番禺的项目都被要求赋予“岭南特色”,但,什么是“岭南”呢?

  “你到设计学院去问学生什么叫‘岭南’,说不出来,没有(多少人)深入去研究,但是社会越来越喜欢这个东西,政府越来越推广这个事情”,在莫育年看来,目前岭南建筑最大的困惑是没人懂的问题,“不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岭南文化的传统文化根源不太清楚,二是岭南建筑生存下来要改革,必须要融合到现代,存在岭南风格跟现代文化发展结合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不行第二个就更不行了,不了解怎么发展?”

  追逐“岭南”与不懂“岭南”,浅层认知与深化融合,这些悖论的背后是本土城建教育和实践的缺失,“香港吹什么风广州就下什么雨”的建筑抄袭年代如何告别历史,广州如何重新定位自身,拥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值得深思。

  肆

  开拓

  回顾莫育年的职业生涯,1971年高中毕业,1985年从广州市饮食服务公司转而加入刚成立不久的广州市城市建设总公司(越秀地产前身),“当时盖房子给居民住是一种很阳光的行业”,从体制固化的传统国企来到业务氛围浓厚的朝阳行业,一个青年的热血和一个吹起房地产号角的时代共同奔跑,让莫育年觉得人生“很有奔头”。

  骄傲感和事业心是从建造天河第一个商业楼盘———模仿新加坡玻璃马赛克外墙的广州体育村开始的。

  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广州城建,“尽管当时历史条件比较落后,没有电梯,但整体的规划和房价都由政府严格控制,成片改造,人们能够住到当时改良得比较好又比较便宜的房子”,在莫育年看来,比起现在房地产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更怀念过去,“我觉得那个时候是房地产的光辉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之后,私企开发商开始与国企开发商同台竞争,从最开始只需解决农民回迁问题,到后来私企开发商两极分化,旧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单栋或两三栋高层住宅,这些“城市游击队”般的开发商让旧城肌理变得杂乱无章,而2000年之后广州住宅郊区化却缺乏系统规划配套,又成为新的社会治理难题。

  时至今日,中国千军万马搞房地产已成潮流。

  莫育年说,房地产在中国的特别之处在于———房产价值与地区的富裕程度无关、与自然环境好坏无关、与档次无关,而与人气有关。

 

 按照工作计划,今年莫育年将和他的同事在越秀地产的住宅序列中专门打造一条“岭南产品线”,这意味着,未来的“岭南系列”出牌将更有章法也更成体系,从营销的出发点考虑,这是为了避免同质竞争之故。

  59岁即将退休之际,莫育年倾力打造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岭南系列”,他将此理解为“事业的缘分”。

  似乎一切又回到原点,犹如广州的城市建设,从轰轰烈烈地“抄香港、抄新加坡、抄西方”到低调地“找回自我”,在莫育年看来,中国有地域特点的本土建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保留,但保留一部分却是很有必要的,他对自身的期许是“做20%的岭南建筑,做80%的纯市场住宅”。

  不靠销售商的三寸不烂之舌“说”进去,而是让岭南味“渗”进寻常百姓的感受中,从建筑到文化到饮食乃至绘画粤曲,所谓“岭南”,其实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芬 实习生 温潇潇 摄影:南都记者 谭庆驹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岭南 建筑 苏州园林 西方 元素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彩色混凝土的建筑分类 下一篇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